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杨平仿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8-07-01 | 674 次阅读 | 分享到:


杨平仿,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资源植物繁殖生物学学科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植物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Plant Physiology》、《Proteomics》等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目前学科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资源植物有性生殖和种子休眠与萌发机理的蛋白质组学探讨方面。

研究领域:

 

1,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理(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高等植物主要通过产生种子的方式来繁衍后代。成熟的种子在感受到适应植物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后,迅速吸水膨胀,并激活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从而萌发产生新的植株。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内在因素高度调控。揭示种子如何感受这些外界环境信号,并将这些环境信号传递到内部来调控其萌发的机制对于解决资源植物的繁殖问题以及农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鉴定出一系列在种子感受和传递外界信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信号传递元件将有利于揭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2,植物有性生殖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of plant sexual reproduction): 高等植物在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分化出花器官,从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有性生殖是高等植物的主要生殖方式。雄、雌性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成熟和特定的生理状态对于有性生殖具有重要意义。雌蕊柱头是接受和识别花粉的重要场所,它对花粉的正确识别是决定有性生殖成功与否的重要一步。在雌蕊与花粉识别反应过程中发生着一系列的信号识别与传递过程。本研究小组拟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对成熟雌蕊的蛋白表达模式以及在识别反应发生过程中这种模式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鉴定出那些对雌蕊执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决定作用的蛋白质,进而揭示雌蕊与花粉互作的机制。